河好如初-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於五月二日舉辦之「河好如初—河川永續座談會」以河川健康為核心,當日除政府官員、學者專家外,更聚集NGO/NPO民間組織、生態公司、學校、企業及作者、律師…等,大家齊聚一堂,從多元視角探討台灣流域治理的未來藍圖。 圖片提供 /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
於五月二日舉辦之「河好如初—河川永續座談會」以河川健康為核心,當日除政府官員、學者專家外,更聚集NGO/NPO民間組織、生態公司、學校、企業及作者、律師…等,大家齊聚一堂,從多元視角探討台灣流域治理的未來藍圖。 圖片提供 /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

在氣候變遷與環境風險日益升高的今日,河川治理不再只是單一部門的任務。於五月二日舉辦之「河好如初—河川永續座談會」,當日除政府官員、學者專家外,更聚集NGO/NPO民間組織、生態公司、學校、企業及作者、律師…等,大家齊聚一堂。會議以「永續新世代的整合性流域管理 從優秀到卓越管理的新思維」與「千口水的重量,等待被看見」兩大主題展開。期盼激盪出更多具行動力與前瞻性的政策建議,為台灣河川找回初心。

聯合報系永續長羅國俊於「和好如初」河川永續座談會開場分享。 圖片提供 /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
聯合報系永續長羅國俊於「和好如初」河川永續座談會開場分享。 圖片提供 /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

以下是「聯合報系永續長羅國俊」開場分享:

我們的母親河,也該被好好守護

大家午安,我是聯合報系的永續長羅國俊。今天很高興能夠和大家一起參加這場別具意義的座談會,尤其是在東海大學、清華大學兩位老師的共同主辦下,還有這麼多關心河川永續的夥伴們齊聚一堂,讓我非常感動。

這幾天搭捷運時,我就看到不少人提著蛋糕和花束,那應該是準備過母親節的吧。是啊,再過幾天,就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了。我也想請我九十一歲的母親吃頓飯,結果發現下週末的餐廳早已訂滿。我很努力地搜尋,最後才在這週日的一點半搶到幾個位置,總算能陪她吃頓午餐。

這讓我深刻地意識到,母親節對台灣人來說,可能是除了過年之外,最重要的節日了。父親節雖然也有意義,但可能因為不是固定在週末,總是比較低調一些(笑)。但無論如何,這個節日讓我們再次感受到,母親在我們生命中的重量——她陪著我們成長、照顧我們、無私地付出。

而我也想說,其實我們身邊還有一位默默付出的「母親」,那就是——河流。很多人都說,河流是我們的「母親河」,這不只是文學上的譬喻,更是情感上的真實連結。河流孕育生命、哺育文化、塑造地方風土,它的存在,其實跟母親的角色一樣重要。

所以,在這樣接近母親節的日子裡,我覺得能夠一起來談談「母親河」,真的是一種巧合,也是一種有意義的安排。

我在媒體工作超過四十年,參加過無數場論壇與座談會,但今天這場,對我來說格外不同。我們不只是在報導、倡議,更是走向了行動。過去媒體的角色通常是觀察者或評論者,但在全球都在談永續的此刻,我們認為媒體應該走得更前一步,成為社會行動的發起者。 圖片提供 /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
我在媒體工作超過四十年,參加過無數場論壇與座談會,但今天這場,對我來說格外不同。我們不只是在報導、倡議,更是走向了行動。過去媒體的角色通常是觀察者或評論者,但在全球都在談永續的此刻,我們認為媒體應該走得更前一步,成為社會行動的發起者。 圖片提供 /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

我在媒體工作超過四十年,參加過無數場論壇與座談會,但今天這場,對我來說格外不同。我們不只是在報導、倡議,更是走向了行動。過去媒體的角色通常是觀察者或評論者,但在全球都在談永續的此刻,我們認為媒體應該走得更前一步,成為社會行動的發起者。

這一次,我們聯合報系和東海大學、清華大學攜手合作,也邀請政府官員、企業代表、NGO朋友和來自各地的年輕學子一同參與。我們希望讓這場座談會不只是一次討論,更是一個起點。

我們也很清楚,辦活動不是為了商業曝光。本次活動的經費,全是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所提供,完全不帶任何商業考量。媒體生存不易,我們深知這點,但在這樣的艱困中,我們仍願意拿出資源,支持社會中有意義的永續行動,這是我們的信念。

當然,我們不只希望今天談一談,明天就沒了。我們計畫讓這個行動能夠「落地」。明天,我們會在大同大學舉辦一場設計思考的工作坊,邀請上百位大學生、高中生參與,運用一整天的時間集思廣益,提出改善河流問題的實際方案。

這些方案,我們會在年底再邀請優勝團隊回來分享成果,也會提供一些經費支持他們繼續落實,讓每個想法都不只是紙上談兵,而是真正去改變一條河、一個社區。

作為媒體人,我們最熟悉的是報導。但面對河川這個我們過去較少涉獵的議題,我們也願意從零開始學習。我們今天已經正式上線了「和好如初」的專屬網站,就在我們的聯合新聞網上,「請看C位」。

我很想強調,這不是我們幾個編輯關在新聞部裡寫出來的東西,而是一個公器。我們常說媒體是「公器」,意思就是媒體應該被拿來推動社會的公共利益。這個平台,我們就是以這樣的初衷打造的。

我們歡迎大家——不論你是學生、老師、公務員、企業、NGO,只要你有關心河川永續的想法、觀察或行動,我們都歡迎你投稿、分享、發表。你們的經驗與聲音,值得被看見。我們希望這個平台成為河流議題的集散地、資料庫,更是一個社會集體參與的舞台。

我們也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一起合作。余紀忠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媒體前輩,他對媒體的理想與實踐值得我們學習。今天,我們希望延續這份精神,把媒體資源用在對社會有價值的事情上。

台灣的媒體有很多貢獻,但也不得不承認,確實有不少資源耗費在一些八卦、娛樂、甚至無關痛癢的話題上。這些內容不是不好,我自己偶爾也看(笑),但我們真的應該多為環境、為河川這樣的公共議題,留一點版面。

最後,我想預告一下:今天的座談會、明天的工作坊,我們都會在聯合報上以大篇幅報導。當然你也知道,最近川普天天搶頭條,但我們仍希望能為河川這個看似冷門、卻影響深遠的議題,爭取一點版面。請大家明天記得翻開報紙,看看我們給河流多大的空間,好嗎?

延伸閱讀

永續新世代的整合性流域管理  從優秀到卓越管理的新思維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永續新世代的整合性流域管理 從優秀到卓越管理的新思維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讓河流重回生命核心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讓河流重回生命核心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河川治理的文化轉向:共學、共治與共感的實踐路徑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河川治理的文化轉向:共學、共治與共感的實踐路徑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謙卑與回復:為河川尋回自然尊嚴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謙卑與回復:為河川尋回自然尊嚴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千口水的重量:看不見的污染,沉默的風險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千口水的重量:看不見的污染,沉默的風險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污水治理的進與難:從生活品質到河川保育的系統挑戰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污水治理的進與難:從生活品質到河川保育的系統挑戰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頭前溪:一條被高度倚賴卻被忽略的河流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頭前溪:一條被高度倚賴卻被忽略的河流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一條河的百年功課:從污染到共好,從倡議到行動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一條河的百年功課:從污染到共好,從倡議到行動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

「河好如初」設計思考/青年工作坊 為河川保育找解方

「河好如初」設計思考/青年工作坊 為河川保育找解方

「河好如初」設計思考/AI當幫手 讓大眾看見水汙染

「河好如初」設計思考/AI當幫手 讓大眾看見水汙染

「河好如初」設計思考/學生思考不設限 創新來自不可能

「河好如初」設計思考/學生思考不設限 創新來自不可能

「河好如初」設計思考/守護河川 年輕人上生態課

「河好如初」設計思考/守護河川 年輕人上生態課

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