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河好如初」政策座談/攔截汙水 別讓母親河變臭水溝

國內汙水管普及率僅四成二,遠低於亞洲四小龍其他國家的九成,為了維護河川水質,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副署長於望聖昨表示,國內汙水管的接管,將以每年十萬至十三萬戶為目標,並以水質水量保護區內的生活汙水優先。
永續已是全球共識,河川更關乎生物多樣性與風土人文,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及聯合報系和東海大學、清華大學合作,搭起河川永續平台「河好如初」,昨天下午在台北市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首場政策座談,針對汙水排放、流域生態、河流工程、自然解方及水質水量等議題展開對話。
昨座談會邀請長期推動河川保育的東海大學研發長林惠真、清大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長周秀專,與經濟部常次賴建信、於望聖、考試委員邱文彥等政府官員及關心河川永續的民間人士參與,吸引五十多個不同單位、一百多人到場聆聽。
部分企業代表也出席參與,提到將在內部ESG報告中加強「水資源回應」篇幅,也有參與者主動詢問是否可與大學合作CSR專案。
周秀專表示,國內汙水管普及率僅四成二,遠低於亞洲四小龍其他國家的九成。由於接管率是以接管戶數除以總戶數來算,但國內建案不斷,母數愈來愈大,因此政府不再強調汙水管普及率。
林惠真提到,河川治理單位不一,使治理缺乏效率。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說,政府資源有限,各流域應放棄本位主義,先成就別的流域,自己的流域也能獲得共鳴。
今天也將在私立大同大學舉辦「河好如初」工作坊,邀請近八十名大學生與中學生,透過設計思考的方式,為河川整治找出最佳方案。將選出五組入圍團隊,每組發給一萬元,在今年十一月前讓方案落地執行,並選出最後三組優勝隊伍。
看頭前溪與筏子溪故事
河好如初網站(https://river.udn.com/)已正式上線,該網站呈現頭前溪與筏子溪兩條溪的河邊故事、專家觀點和流域文學。聯合報系永續長羅國俊表示,歡迎河川永續推動單位踴躍來稿,讓該網站成為關心河川的人共同的園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