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河好如初」政策座談/學者:水域治理 應具人文關懷

東海大學研發長林惠真認為,政府管理河川,應從過去的防災防洪,轉為結合生態與人文關懷的新思維。對此,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表示,行政院已成立「水及流域永續推動小組」,由行政院副院長擔任召集人,透過「圖層套疊」找出河川問題。
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行秘書長楊志彬說,全國有三六八個鄉鎮市,希望能有三六八個流域學校,至少一條河川就有一個流域學校,問題是誰出錢?他開玩笑說,知道向經濟部要經費不容易,所以賴常次從不輕易許諾,但賴常次的優點是會持續推動河川永續。
林惠真表示,簡單的事持續去做,做久了就不簡單。以前的溪流如今變成水溝,不知道政府可否再將水溝變回溪流?也希望民間有參與機會,避免政府做出來的與想像中有差異。林惠真說,在和公務員溝通時,發現有些公務員竟對棲地及生物多樣性不了解,導致溝通有落差,她請問考試委員邱文彥,公務員考試可否加考和生態元素有關內容?
邱文彥表示,國家考試有廿至卅項大型項目,考試院從招考訓用到尋找命題老師都要傷腦筋。生態教育應回歸到大學裡的博雅課程及共同科目,從教育端著手。
針對河川治理的單位不一,是否該設立跨部會的單位?賴建信表示,每個單位實現價值的方法和路徑不同,不代表不能達成共識。如果一味堅持自己的價值,即使在同一單位,也很難有所成就。
賴建信還以南投竹山魏家三姊弟因為家貧只敢點一碗陽春麵為例,指地方應放棄本位主義,不要爭執誰分得多,誰分得少,妥善運用國家有限資源,先解決最迫切的問題。
明天還有河好如初工作坊,同樣全版呈現。
延伸閱讀
more